嘉靖岐山縣志 萬歷岐山縣志 順治岐山縣志 乾隆岐山縣志 光緒岐山縣志 民國岐山縣志
發布時間:2020-09-08 點擊數:2126
第一部,明嘉靖四十年《岐山縣志》。韓廷芳主修,已失散無存。分2冊6卷,設地理、建置、貢賦、形勝、山川、人物、土產等。韓廷芳,山西洪洞舉人,嘉靖三十八年(1559)任岐山知縣,創修縣志。
第二部,明萬歷十九年《岐山縣志》。于邦棟重修。分為2冊,共6卷。設輿地、風土、建置、賦役、祠祀、職官、人物、藝文八志。附岐山縣、縣城、縣治及儒學、文廟、周三王廟、岐山八景等圖17幅。于邦棟,山西臨汾舉人,萬歷十七年(1589)任岐山知縣。
第三部,清順治十四年《岐山縣志》。知縣王轂重修。2冊4卷本,分輿地、風土、建置、賦役、祠祀、職官、人物、藝文8類41目。序文兩篇,卷首附八景圖及說明。王轂,江南江都籍高郵州人,貢生,順治十二年(1655)任岐山知縣。
第四部,清乾隆四十四年重修《岐山縣志》。于乾隆四十三年(1778)由知縣平世增(浙江山陰舉人),后代理知縣郭履恒(山西興縣舉人)主修,教諭蔣兆甲(渭南人)編撰。共2冊4卷,分地理、建置、祠祀、田賦、官師、選舉、人物、雜記8類,卷首附縣境全圖、城圖各1幅。
第五部,清光緒十年《岐山縣志》。知縣胡升猷重修,本縣人張殿元(進士出身)編撰。4冊4卷:卷一,地理、建置、祠祀;卷二,田賦、官師、選舉;卷三,人物;卷四,藝文。附圖2幅。胡升猷,四川灌縣人,貢生,光緒四年(1878)春知岐山縣。
第六部,民國24年《岐山縣志》。民國22年(1933)3月,縣長田惟均到任,23年(1934)設立縣志館,聘請本縣人白岫云、薛成兌、龐繼統編撰,歷時8月完成。共4冊4卷,分地理、建置、祠祀、田賦、官師、學校、選舉、人物、藝文、災祥類。附圖2幅。
第七部,《岐山縣鄉土志》。未著編修者姓名。鉛印本,有燕京大學圖書館字樣。1冊3卷。卷一,歷史、政績錄、兵事錄;卷二,耆舊錄;卷三,人類、戶口、氏族、宗教、實業、地理、古跡、祠廟、坊表、橋梁、市鎮、學堂、山、水、道路、物產、商務。
第二部,明萬歷十九年《岐山縣志》。于邦棟重修。分為2冊,共6卷。設輿地、風土、建置、賦役、祠祀、職官、人物、藝文八志。附岐山縣、縣城、縣治及儒學、文廟、周三王廟、岐山八景等圖17幅。于邦棟,山西臨汾舉人,萬歷十七年(1589)任岐山知縣。
第三部,清順治十四年《岐山縣志》。知縣王轂重修。2冊4卷本,分輿地、風土、建置、賦役、祠祀、職官、人物、藝文8類41目。序文兩篇,卷首附八景圖及說明。王轂,江南江都籍高郵州人,貢生,順治十二年(1655)任岐山知縣。
第四部,清乾隆四十四年重修《岐山縣志》。于乾隆四十三年(1778)由知縣平世增(浙江山陰舉人),后代理知縣郭履恒(山西興縣舉人)主修,教諭蔣兆甲(渭南人)編撰。共2冊4卷,分地理、建置、祠祀、田賦、官師、選舉、人物、雜記8類,卷首附縣境全圖、城圖各1幅。
第五部,清光緒十年《岐山縣志》。知縣胡升猷重修,本縣人張殿元(進士出身)編撰。4冊4卷:卷一,地理、建置、祠祀;卷二,田賦、官師、選舉;卷三,人物;卷四,藝文。附圖2幅。胡升猷,四川灌縣人,貢生,光緒四年(1878)春知岐山縣。
第六部,民國24年《岐山縣志》。民國22年(1933)3月,縣長田惟均到任,23年(1934)設立縣志館,聘請本縣人白岫云、薛成兌、龐繼統編撰,歷時8月完成。共4冊4卷,分地理、建置、祠祀、田賦、官師、學校、選舉、人物、藝文、災祥類。附圖2幅。
第七部,《岐山縣鄉土志》。未著編修者姓名。鉛印本,有燕京大學圖書館字樣。1冊3卷。卷一,歷史、政績錄、兵事錄;卷二,耆舊錄;卷三,人類、戶口、氏族、宗教、實業、地理、古跡、祠廟、坊表、橋梁、市鎮、學堂、山、水、道路、物產、商務。